典型文献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后脑组织及小胶质细胞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
文献摘要:
目的 研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后小鼠脑内组织蛋白酶(CTS)表达情况.方法 建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BALB/c小鼠模型,分离脑组织,提取RNA和总蛋白.分光光度计检测RNA吸光度和浓度,合格后送RNA测序.设计组织蛋白酶A、B、C、D、E、F、G、H、K、L、O、S、W、Z引物,Real-time PCR扩增特异性片段,检测正常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7、14、21 d小鼠脑组织内组织蛋白酶转录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组及感染后7、14、21 d组小鼠脑组织内组织蛋白酶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显示组织蛋白酶D(CTSD)在正常组及21 d组小鼠脑组织内细胞定位.Iba-1是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分子,与CTSD共标记.收集广州管圆线虫四期幼虫,提取可溶性虫体抗原.体外培养小胶质细胞系BV2.可溶性虫体抗原(25 μg/mL)、脂多糖(LPS)(1 μg/mL)、IL-13(ng/mL)刺激BV2细胞,24 h后收集细胞,分离总蛋白.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检测浓度后,WB检测CTSD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组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7、14、21 d组小鼠脑组织转录组测序,14种组织蛋白酶即CTSL、S、F、A、H、B、Z、D、O、K、C、E、W、G存在差异表达.CTSJ、M、P、Q、R未在转录组测序中查到结果.经Real-time PCR验证,各CTS在感染不同时间表达水平不尽相同.随感染时间延长,CTSD表达水平逐渐升高,21 d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显示正常组和21 d组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与CTSD可共定位,且21 d组荧光强于正常组.可溶性虫体抗原、LPS、IL-13刺激BV2细胞,WB结果显示,虫体抗原刺激CTSD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LPS组,IL-13组最低.结论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可诱导BALB/c小鼠脑组织及小胶质细胞表达CTSD,后者可能参与脑炎的发生发展.
文献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组织蛋白酶D;小胶质细胞;脑组织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魏洁;邓健;许莲;曾幸达;吴忠道
作者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510260;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08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魏洁;邓健;许莲;曾幸达;吴忠道-.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后脑组织及小胶质细胞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J].热带医学杂志,2022(11):1473-1477,1492,封4
A类:
CTSJ
B类:
广州管圆线虫,后脑,小胶质细胞,细胞组织,组织蛋白酶,BALB,小鼠模型,总蛋白,分光光度计,吸光度,后送,设计组,引物,Real,小鼠脑组织,转录水平,blotting,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CTSD,细胞定位,Iba,细胞特异性,标记分子,四期,幼虫,虫体,体外培养,细胞系,BV2,脂多糖,LPS,BCA,蛋白浓度,试剂盒,WB,转录组测序,CTSL,差异表达,未在,查到,时间表达,随感,共定位,抗原刺激,脑炎
AB值:
0.2322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