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HPLC-MS法鉴定制霉素和制霉菌素中成分及其潜在毒性预测
文献摘要:
目的 采用HPLC-MS法鉴定制霉素和制霉菌素中组分,并对其潜在毒性进行预测.方法 采用HPLC-MS法测定,Sepax Bio-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0.38%乙酸铵溶液–乙腈(71:29)]–[0.38%乙酸铵溶液–乙腈(40:60)],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05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化(ESI),扫描范围m/z 100~1700,碎裂电压100 V,毛细管电压3500 V,雾化气压45 psi,干燥气流速10 psi,干燥气温度325℃;无二级质谱.结果 制霉素中主要成分为制霉菌素A3、多真菌素B、制霉菌素A1和白诺菌素,制霉菌素A3、多真菌素B分子中具有L-洋地黄毒糖结构,白诺菌素分子中具有2,5-二酮哌嗪结构.制霉菌素以制霉菌素A1为主要成分,制霉菌素A1分子中无洋地黄毒糖或2,5-二酮哌嗪结构.结论 制霉素、制霉菌素中主要成分和含量均不相同,制霉素组分中的L-洋地黄毒糖结构和2,5-二酮哌嗪结构可能分别导致心脏毒性和生殖毒性.
文献关键词:
制霉素;制霉菌素;制霉菌素A3;制霉菌素A1;HPLC-MS;心脏毒性;生殖毒性
作者姓名:
常格;牛霞;李桂玲
作者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制剂室,北京 10005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常格;牛霞;李桂玲-.HPLC-MS法鉴定制霉素和制霉菌素中成分及其潜在毒性预测)[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06):1234-1238
A类:
B类:
HPLC,制霉素,制霉菌素,潜在毒性,毒性预测,Sepax,Bio,C18,色谱柱,流动相,乙酸铵,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柱温,进样量,电喷雾,正离子,离子化,ESI,碎裂,毛细管,管电压,雾化,化气,psi,A3,A1,洋地黄,黄毒,二酮哌嗪,心脏毒性,生殖毒性
AB值:
0.2497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