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抗结核治疗导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相关性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研究结核病合并HBV感染者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HBV-DNA载量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探讨抗结核药物导致HBV再激活机率、可能发病机制及预防使用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方法 选取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结核科诊治的结核病合并非活动性HBV感染者97例,随机分为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组(治疗组)和不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相同抗结核治疗方案,检测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HBV-DNA、HBV血清学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抗结核治疗后HBV再激活发生率分别为2.22%(1/45)和19.23%(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11例患者HBV血清学指标HBeAg全部由阴性转为阳性.所有患者抗结核治疗前HBV-DNA载量均<1×103拷贝/mL,乙肝病毒再激活后治疗组HBV-DNA为3.47×103拷贝/mL,对照组HBV-DNA载量为(2.62±3.07)×108拷贝/mL,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0.12,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分别38.46%(20/52)和28.89%(13/45),两组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63,P<0.05),治疗组肝损害以1级轻度损害为主,对照组以2、3级中重度肝损害较多.治疗组暂停抗结核治疗3例(占6.67%),对照组需要暂停抗结核治疗8例(占15.38%).抗结核治疗后HBV未再激活患者外周血CD3+、CD4+有降低,CD8+轻度增高,CD4+/CD8+降低,对照组改变稍明显,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再激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改变CD3+、CD4+降低更明显,CD4+/CD8+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870,9.890,7.750,P<0.05).结论 抗结核治疗可导致乙肝病毒再激活,再激活发生的机制可能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抑制有关.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再激活几率,减轻肝损害发生及肝损害严重程度.
文献关键词:
抗结核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T淋巴细胞亚群
作者姓名:
秦志华;顾尔莉;施军卫;陈俊林;姚凡
作者机构: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11;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江苏南通226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秦志华;顾尔莉;施军卫;陈俊林;姚凡-.抗结核治疗导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相关性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22(02):138-142
A类:
B类: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结核病,HBV,感染者,肝功能,载量,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抗结核药物,机率,预防使用,抗病毒药物,南通市,结核科,非活动性,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抗结核治疗方案,血清学指标,乙肝病毒再激活,HBeAg,拷贝,肝损害,x2,中重度,暂停,未再,CD3+,CD4+,CD8+,细胞功能,几率
AB值:
0.14403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