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双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后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双阳性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 统计2017年1月-2020年7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就诊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10 076例,并持续记录其中305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预后.结果 HBsAg和HBsAb双阳性发生率在乙肝感染患者中占3.00%.在305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8∶1,年龄中位数47(36~62)岁.HBsAg、HBsAb、乙肝e抗原(HBeAg)及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占43.93%(134/305),HBsAg、HBsAb、乙肝e抗体(HBeAb)、HBcAb阳性模式占42.95%(131/3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率为41.64%,HBV DNA阳性率为54.43%,甲胎蛋白(AFP)异常率为19.02%.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以低浓度HBsAb(10.00~99.99 mIU/mL)为主,占83.93%(256/305).至随访结束,305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中68例(22.30%)诊断为严重肝病,其中33例(10.82%)为肝癌,30例(9.84%)为肝硬化,5例(1.64%)为肝衰竭.根据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是否发生严重肝病,分为严重肝病组(n=68)和普通肝病组(n=237)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HBsAg、HBsAb、HBeAb定量值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肝病组中男性,AST、ALT、AFP异常,HBV DNA载量≥104IU/mL的发生率高于普通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发生严重肝病比例高,此血清学模式可能提示疾病的预后转归不良,临床应重视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文献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
作者姓名:
梁慧筠;梁敏锋;裘宇容
作者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515;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佛山528225;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广东佛山528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梁慧筠;梁敏锋;裘宇容-.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双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后)[J].热带医学杂志,2022(06):751-755
A类:
104IU
B类:
乙肝表面抗原,双阳,慢性乙肝,乙肝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预后,HBsAg,HBsAb,佛山市南海区,乙肝病毒感染,感染患者,乙肝感染,男女比例,中位数,HBeAg,HBcAb,HBeA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率,HBV,甲胎蛋白,AFP,mIU,重肝,肝癌,肝硬化,肝衰竭,年龄差异,中男,载量,血清学,预后转归,治疗和管理,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体
AB值:
0.214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