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某市职业人群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双向队列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了解某市职业人群噪声性听力损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噪声接触声级的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20家企业接触噪声的3 580名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1日建立动态研究队列,观察终止时间为2019年12月31日.收集研究对象2017年之前的现场检测和体检数据,并开始观察对象2017年1月1日之后3年的听力损失情况,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工人噪声性听力损失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3 580名工人中男性2 849人,女性731人;平均年龄(39.42±7.69)岁;平均工龄(11.50±7.06)年.随访时间共计28 585.65人年,发生噪声性听力损失91例,发病密度为0.003 2/人年.随着接触噪声声级的增加,工人噪声性听力损失发病密度、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也随之增加.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是男性的0.148倍;防护用品合适且全程佩戴工人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是不合适或不佩戴的0.407倍;年龄每增加1岁,工人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增加至1.074倍,三班制工人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是白班制的2.588倍;吸烟工人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是不吸烟工人的1.092倍;噪声接触声级>85 dB(A)工人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是噪声接触声级≤85 dB(A)工人的4.272~25.430倍(P均<0.05).结论 噪声接触声级增加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要加强高噪声接触企业的监管力度,重视企业工人防护用品的佩戴情况.
文献关键词:
噪声性听力损失;噪声接触强度;Cox分析;发病密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邓永芳;黄俊阳;冯简青;王淑玉;傅绍周;刘浩中;刘可平;黄奕平
作者机构:
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中山 528403;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中山 5284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邓永芳;黄俊阳;冯简青;王淑玉;傅绍周;刘浩中;刘可平;黄奕平-.某市职业人群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双向队列研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2(06):645-649
A类:
三班制,噪声接触强度
B类:
某市,职业人群,噪声性听力损失,双向队列研究,声级,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整群抽样,抽样方法,职业健康体检,名作,动态研究,研究队列,现场检测,体检数据,Cox,比例风险模型,中男,平均年龄,工龄,随访时间,发病密度,声声,RR,防护用品,佩戴,白班,不吸烟,dB,监管力度,人防
AB值:
0.2215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