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恶性间皮瘤诊断相关循环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恶性间皮瘤是一种原发于浆膜表面,侵犯胸膜、腹膜、鞘膜和心包的恶性肿瘤,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只有不到5%患者能在早期确诊.因此,亟需寻找安全有效简便的早期诊断方法.目前,蛋白及相关代谢产物如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肽、巨核细胞促进因子、骨桥蛋白等已经得到广泛研究.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的兴起,人们相继发现了纤蛋白-3、高迁移率分组盒1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同时,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微小RNA,如miR-126、miR-103、miR-92a等,作为稳定的内源性物质常在癌症中失调,可作为检测恶性间皮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全文从蛋白质及代谢产物、基因组学两方面入手,介绍其在恶性间皮瘤中的特点及现状,并就近年来研究的有应用前景的循环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文献关键词:
恶性间皮瘤;循环生物标志物;微小RNA;蛋白质组学
作者姓名:
陈杨;黄洁珉;杨晨曦;屠爱珠;陈忠坚;毛伟敏
作者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2;浙江省胸部肿瘤(肺、食管)诊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杨;黄洁珉;杨晨曦;屠爱珠;陈忠坚;毛伟敏-.恶性间皮瘤诊断相关循环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肿瘤学杂志,2022(03):224-232
A类:
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肽
B类:
恶性间皮瘤,循环生物标志物,发于,浆膜,胸膜,腹膜,心包,白及,代谢产物,巨核细胞,骨桥蛋白,蛋白质组学,高迁移率,基因组学,组学研究,miR,92a,内源性物质,就近
AB值:
0.20309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