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比较阿托品和复方托吡卡胺对学龄期儿童散光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对6~12岁儿童使用阿托品和复方托吡卡胺麻痹睫状肌前后的散光变化进行矢量分析,探讨不同睫状肌麻痹剂对学龄期儿童散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门诊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的6~12岁儿童1 262例(1 262眼),按使用不同睫状肌麻痹剂分为阿托品组(530眼)和复方托吡卡胺组(732眼),均选取右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OPCON KR 800型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对所有儿童进行睫状肌麻痹前后电脑验光检查,记录球镜度、柱镜度和轴向。通过Thibos矢量分析方法将散光分解为J
0和J
45。睫状肌麻痹前后散光各矢量成分的差异比较采用
t检验,睫状肌麻痹前后J
0和J
45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图描述。
结果::复方托吡卡胺组睫状肌麻痹后J
0成分增加0.04±0.13(
t=8.34,
P<0.001)。进一步按散光程度和SE高低分组,阿托品组睫状肌麻痹前后J
0和J
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复方托吡卡胺组J
0差异在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J
45仅在高度散光组及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8,
P=0.031;
t=-2.67,
P=0.008)。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2组睫状肌麻痹前后J
0和J
45相关性高,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组睫状肌麻痹前后J
0和J
45一致性均较好。
结论::与阿托品相比,滴用复方托吡卡胺进行睫状肌麻痹后散光变化显著,特别是对近视或高度散光的学龄期儿童。
文献关键词:
散光;睫状肌麻痹;矢量分析;学龄期儿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贾桂祯;顾伟;朱娜;陈志钧;李雨晴;景娇娜
作者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南京 21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贾桂祯;顾伟;朱娜;陈志钧;李雨晴;景娇娜-.比较阿托品和复方托吡卡胺对学龄期儿童散光的影响)[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22(09):689-697
A类:
J
B类:
阿托品,复方托吡卡胺,学龄期儿童,光变,矢量分析,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儿童医院,眼科门诊,睫状肌麻痹验光,右眼,TOPCON,KR,电脑验光仪,球镜度,柱镜,Thibos,差异比较,Bland,Altman,光程,SE,异在,高度散光,近视,品相
AB值:
0.14677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