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治疗后屈光状态的改变
文献摘要: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经不同治疗措施后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将72例(127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激光光凝组、注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组和自然消退组.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4、7、12个月对其进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对比分析3组的球镜和等效球镜的差异.结果:在治疗后1、4、7及12个月,三组患儿的球镜度和等效球镜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组的球镜和等效球镜小于自然退化组及激光组(均P<0.05),而自然退化组与激光组的球镜和等效球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2个月时激光光凝组、注药组和自然消退组近视发生率分别是2.4%、7.8%和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结论:经不同治疗措施的ROP患儿近视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经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的ROP患儿正视化进程更快.
文献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球内注药;自然消退;屈光状态
作者姓名:
尹雪;杨晖;傅征;魏熙翔;熊薇薇;李秀婷
作者机构:
厦门市儿童医院眼科,福建厦门 361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尹雪;杨晖;傅征;魏熙翔;熊薇薇;李秀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治疗后屈光状态的改变)[J].眼科学报,2022(10):774-779
A类:
球内注药
B类: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屈光状态,治疗措施,激光光凝,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自然消退,退组,睫状肌麻痹,验光,等效球镜度,药组,自然退化,近视,ROP,玻璃体腔注射,VEGF,正视化
AB值:
0.16389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