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过渡金属(Mo,Ru,Rh,Pd)掺杂SnO2磁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文献摘要: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分析了过渡金属(Mo,Ru,Rh,Pd)掺杂SnO2的稳定性、电子结构与磁性状态.结果表明:掺杂体系的晶格均有不同程度的畸变,这有利于空穴载流子的增加以及磁学性能的改变;Sn—O键布局数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表明共价性也在增加,磁交换作用增强.过渡金属(Mo,Ru,Rh)掺杂SnO2体系的能带和态密度在费米能级处均不对称并且显示出半金属性质;形成能的计算表明Mo掺杂SnO2相比于Ru、Rh和Pd掺杂结果更稳定,其中Mo-SnO2表现出室温铁磁性,有望在稀磁半导体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过渡金属(Mo,Ru,Rh)掺杂SnO2体系的总磁矩分别为2.06μB,2.11μB及1.14μB,掺杂原子所贡献的磁矩分别是1.62μB,1.38μB及0.59μB,表明体系的磁性主要与掺杂原子有关.
文献关键词:
电子结构;磁性;密度泛函理论;SnO2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雷博程;刘晨曦;张丽丽;赵旭才;黄以能
作者机构:
伊犁师范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疆凝聚态相变与微结构重点实验室, 新疆 伊宁 835000;南京大学 物理学院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9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雷博程;刘晨曦;张丽丽;赵旭才;黄以能-.过渡金属(Mo,Ru,Rh,Pd)掺杂SnO2磁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22(11):1178-1186
A类:
B类:
过渡金属,Mo,Ru,Rh,Pd,SnO2,磁学性质,第一性原理研究,基于密度,密度泛函理论,平面波,电子结构,晶格,畸变,空穴,载流子,磁学性能,局数,原子序数,共价性,交换作用,态密度,费米能级,半金属,金属性质,形成能,更稳,室温铁磁性,半导体领域,磁矩,杂原子,明体
AB值:
0.34937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