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陪坐与闲聊的背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解读
文献摘要:
众所周知,孔子在世时并没有对自己的学说和主张进行过系统的整理与编撰.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意识到孔子学说有失传的危险,于是对孔子讲学及平时的对话进行回忆与整理,编撰成《论语》.由于弟子从师的时间不同,受业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再加上时间久远,以及师徒间多用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形成了《论语》语录体的特点,简短而精炼.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较为特殊,它是《论语》中最长的一篇,全文共315 字.它详细记录了学生侍坐老师时的一场"闲聊",从"侍坐"到"问"志、"述志",再到"评志",叙事详尽,且冷静客观.可是细读下来,在这冷静且详尽的叙述之后,又不是一个"闲"字能概括得了的.看似是师生一场随意的谈话,它背后却有着丰厚的内涵,内涵虽然严肃、宏大,但这场聊天从头至尾却体现着不拘一格的特点,又处处透露着"闲".所以,不同于平常"问志""述志""评志"的阅读思路,我们可以将"闲"和"不闲"作为理解文章的两大抓手,将整篇文章串联起来,并相应地挖掘其背后的深意.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刘婷婷
作者机构:
上海市奉贤区景秀高级中学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婷婷-.陪坐与闲聊的背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解读)[J].语文天地,2022(10):2-3
A类:
B类:
闲聊,子路,西华,众所周知,孔子,编撰,去世,弟子,子学,有失,失传,讲学,回忆,论语,从师,受业,久远,师徒,语录体,简短,短而精,精炼,一篇,详尽,冷静,可是,细读,看似,似是,谈话,丰厚,严肃,宏大,这场,聊天,从头至尾,不拘一格,处处,透露,平常,整篇文章,深意
AB值:
0.5260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