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儿童毒蕈中毒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索儿童毒蕈中毒死亡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危重型毒蕈中毒,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急性毒蕈中毒患儿51例,以入院时为研究起点,出院或死亡为研究终点.将所有病例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研究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潜伏期、并发症及器官功能指标等.结果 51例毒蕈中毒患儿中,9例死亡,42例存活.两组间年龄、性别、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较存活组住院时间更短,损伤器官数目更多,病情进展更快.死亡组器官功能损伤更严重,表现为死亡组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氨、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Ⅲ(AT3)、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计数、血小板、乳酸均较存活组明显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差异.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MB、PT、白细胞计数、血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INR、血小板、乳酸均与死亡呈正相关,而AT3与死亡呈负相关.结论 CK-MB、PT、白细胞计数、血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INR、血小板、乳酸上升以及AT3下降均为毒蕈中毒的死亡危险因素.
文献关键词:
毒蕈中毒;死亡;危险因素;儿童
作者姓名:
龚玲;卢秀兰;肖政辉;黄娇甜;李逊
作者机构:
410007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
引用格式:
[1]龚玲;卢秀兰;肖政辉;黄娇甜;李逊-.儿童毒蕈中毒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2(04):326-330
A类:
B类:
毒死,死亡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分析,早期发现,危重型,病死率,月湖,儿童医院,急性毒蕈中毒,入院时,潜伏期,病情进展,器官功能损伤,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氨,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AT3,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肌酸激酶同工酶,MB,白细胞计数,电解质
AB值:
0.1763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