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投喂频率对杂交鲷及黑鲷的体成分、血清生化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探讨投喂频率对黑鲷(♀)×真鲷(♂)杂交F2(杂交鲷)及黑鲷幼鱼的差异影响,设置4种投喂频率组(1~4次/d,简称1T—4T),养殖40d后,分别测定、比较了2种幼鱼的体成分、血清生化及基因表达等相关指标差异.结果显示,随着投喂频率从1 T升高至4 T,2种鱼的粗脂肪、总胆固醇(TC)及黑鲷的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总蛋白(TP)含量先升高后降低,2 T组显著高于4 T组(P<0.05);投喂频率对粗蛋白、灰分及血清皮质醇(COR)、溶菌酶(LZM)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投喂频率从1 T升至3 T时,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Cu/Zn sod(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lpl(lipoprteinlipase)基因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2 T组显著高于1 T组和3 T组(P<0.05);投喂频率从3 T升高至4 T时,ghr、igf1、lpl、Cu/Zn sod基因表达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杂交鲷在4 T组的TC、TG含量及2 T组的igf1、lpl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黑鲷(P<0.05).指出,杂交鲷及黑鲷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频率对粗脂肪、水分及血清TG、TC等指标有显著影响.
文献关键词:
投喂频率;杂交鲷;黑鲷;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基因表达
作者姓名:
孙瑞健;仇玉燕;杨志强;倪可雯;徐大凤;于雯雯;刘艳丽;肖李霞;陈淑吟
作者机构: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通 226007;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 201306;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启东市渔业技术推广站,江苏 启东 22621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瑞健;仇玉燕;杨志强;倪可雯;徐大凤;于雯雯;刘艳丽;肖李霞;陈淑吟-.投喂频率对杂交鲷及黑鲷的体成分、血清生化及基因表达的影响)[J].水产养殖,2022(11):24-31
A类:
杂交鲷,igf1,lipoprteinlipase
B类:
投喂频率,黑鲷,体成分,真鲷,F2,幼鱼,差异影响,1T,4T,40d,粗脂肪,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分含量,血清总蛋白,TP,粗蛋白,灰分,血清皮质醇,COR,溶菌酶,LZM,insulin,like,growth,factors,基因表达量,sod,superoxide,dismutase,lpl,ghr,标有,血清生化指标
AB值:
0.2570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