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福建省南部近海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文献摘要:
根据2018年8月在福建省南部近海12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以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和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等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为福建省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研究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研究海区大型底栖动物共出现11门126种,其中环节动物种类最多,其次是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优势种类主要有丝鳃稚齿虫(Prionospio malmgreni)、梯额虫(Scalibregma inflatum)和双鳃内卷齿蚕(Aglaophamus dibranchis).各站位密度和生物量分布不均匀,平均值分别为(374±322)ind/m2和(12.97±23.16)g/m2.均匀度、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各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与pH、盐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总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丰富度与pH、盐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总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密度与盐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生物量与pH、盐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可以大致分为4个群落;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文献关键词:
福建南部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作者姓名:
黄昆;傅婷婷;黄智伟;陈凯
作者机构:
福建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1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昆;傅婷婷;黄智伟;陈凯-.福建省南部近海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J].渔业研究,2022(04):312-323
A类:
Prionospio,malmgreni,Scalibregma,inflatum,Aglaophamus,dibranchis,福建南部近海
B类: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群落特征,种类组成,生物量,ABC,群落结构特征,理化因子,近岸海域,参考资料,海区,共出,中环,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优势种,稚齿,内卷,各站,位密度,分布不均匀,ind,均匀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盐度,总氮,叶绿素
AB值:
0.2057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