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南黄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时空变化
文献摘要:
为研究南黄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时空变化情况,分别于2019年5月、8月、10月开展了3个航次10个断面的调查,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生物密度以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0门103种,春季59种,夏季70种,秋季56种;生物量和生物密度存在的季节变化分是夏季高于春季和秋季、秋季高于春季和夏季;在空间上,对南黄海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区域进行生物量和生物密度的比较,呈现北部高于南部和中部的变化趋势.计算得到:调查断面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eilou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幅度分别为2.02~4.24、0.83~4.00和0.63~0.93,均值为3.16、2.35和0.85;夏季群落多样性水平(2.32)高于秋季(2.08)和春季(2.01);北部群落多样性水平(3.53)高于南部(3.11)和中部(3.02).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群依次为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甲壳动物.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断面可划分3个类群,基本以北部、中部和南部区域划分,南黄海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更多来自空间变化.根据聚类结果,计算3个类群的典型种和分歧种,北部典型种主要为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中部典型种主要为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南部典型种主要为软体动物.研究结果补充了黄海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基本数据,为该海域潮间带底栖动物资源评估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南黄海潮间带;物种组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
作者姓名:
祝超文;张虎;袁健美;施佳炜;贲成恺;胡海生;肖悦悦;祖凯伟;汤晓鸿
作者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上海 201306;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南通 226000
引用格式:
[1]祝超文;张虎;袁健美;施佳炜;贲成恺;胡海生;肖悦悦;祖凯伟;汤晓鸿-.南黄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时空变化)[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04):950-960
A类:
南黄海潮间带,Peilou
B类:
带大,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群落组成,时空变化,航次,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种类组成,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季节变化,海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均匀度指数,群落多样性,海大,优势种群,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甲壳动物,类群,区域划分,空间变化,黄海南部,海域,动物资源,资源评估,物种组成
AB值:
0.17278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