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环保疏浚对洱海西沙坪湾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文献摘要:
研究环保疏浚对富营养化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究湖泊生态修复的有效性.在西沙坪湾从南到北中心水域设5个样点,其中疏浚区3个,未疏浚区2个.从2016年6月开始,水质每月调查一次;底栖动物样品于底泥疏浚前、疏浚中、疏浚后共采集5次.对比分析沙坪湾底泥疏浚前后、疏浚区与未疏浚区的水质指标、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指数.研究发现:底泥疏浚前,疏浚区与未疏浚区采集到的底栖动物仅有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苏氏尾鰓蚓(Branchiura sowerbyi)和摇蚊属一种(Chironomus sp.)3种.在底泥疏浚过程中,疏浚区的底栖动物种类仅有4种,而未疏浚区的底栖动物已出现8种;疏浚结束后,与疏浚前和疏浚中相比,疏浚区的底栖动物种类明显增加,且种类多于未疏浚区.底泥疏浚前,疏浚区底栖动物生物量为0.73 g/m2,密度为560个/m2;疏浚结束后,疏浚区底栖动物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13.07 g/m2、1827个/m2,均高于疏浚前和疏浚中,且高于未疏浚区.此外,疏浚区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分别由0.187、0.380增加到0.325、0.688,疏浚后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疏浚前.RDA分析结果表明,硝态氮、铵态氮和溶解氧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硝态氮、铵态氮与摇蚊属一种(Chironomus sp.)、湖球蚬(Sphaerium lacustre)呈显著负相关;溶解氧与前突摇蚊属一种(Procladius sp.)呈显著正相关.实施环保疏浚工程能改善洱海湖湾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促进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增加.
文献关键词:
西沙坪湾;环保疏浚;水质指标;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桐;尹成杰;过龙根;李宏亮;余德琴;杨姣姣
作者机构:
大理市洱海保护管理局,云南大理 671000;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云南大理 671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桐;尹成杰;过龙根;李宏亮;余德琴;杨姣姣-.环保疏浚对洱海西沙坪湾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水生态学杂志,2022(02):77-85
A类:
西沙坪湾,Sphaerium,lacustre,Procladius
B类:
环保疏浚,洱海,海西,底栖动物,动物群落,群落结构,富营养化湖泊,湖泊生态修复,从南到北,心水,水域,每月,底泥疏浚,水质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数,Limnodrilus,hoffmeisteri,Branchiura,sowerbyi,摇蚊,蚊属,Chironomus,sp,生物量,Simpson,Shannon,Wiener,RDA,硝态氮,铵态氮,溶解氧,群落分布,前突,疏浚工程,湖湾,群落多样性
AB值:
0.211384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