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大动脉炎患者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
文献摘要:
目的 明确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K)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其与临床资料、心脏功能和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次住院并完成心电图检查的TAK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343例TAK患者,其中女性283例(82.5%),男女比例为1:4.7;初发中位年龄为28.8(21.3~40.2)岁,中位病程为20.8(3.5~67.4)月.170例(49.6%)有异常心电图表现,以左心室肥厚(25.4%)、ST-T段(28.0%)及T波改变(15.5%)为主.异常心电图组患者中V型大动脉炎最常见(58.8%),高血压占43.5%,57.6%有胸闷、气促、心悸等症状,初发年龄较正常组晚(P<0.001),肿瘤坏死因子-α(P=0.016)及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P<0.001)明显高于正常组,而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08).起病年龄超过38岁、V型大动脉炎、肿瘤坏死因子-a≥8.1 pg/mL与TAK患者心电图异常显著相关.异常心电图伴TAK严重病变中女性多见(P=0.044),病程更长(P<0.001),纽约心功能分极Ⅲ-Ⅳ比例较高(P<0.001),血红蛋白水平较低(P=0.025).结论 半数左右TAK患者心电图异常,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损害的TAK患者.
文献关键词:
大动脉炎;心电图;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玉姣;闫焱;俞文溯;陈慧勇;戴晓敏;纪宗斐;刘冬梅;孙颖;马莉莉;姜林娣
作者机构:
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玉姣;闫焱;俞文溯;陈慧勇;戴晓敏;纪宗斐;刘冬梅;孙颖;马莉莉;姜林娣-.大动脉炎患者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22(01):9-17
A类:
B类:
大动脉炎,心电图特征,Takayasu,arteritis,TAK,心脏功能,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首次住院,成心,心电图检查,男女比例,初发,异常心电图,心电图表现,左心室肥厚,ST,胸闷,气促,心悸,较正,利钠肽,血小板计数,起病年龄,pg,心电图异常,重病,纽约,血红蛋白水平,半数左右,早期发现,心脏损害
AB值:
0.261443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