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喀什市地表热场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科学认识城市地表热场时空格局及驱动因子是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前提.以绿洲城市喀什市为例,借助GIS和RS技术支持,在利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对地表温度(LST)进行反演的基础上,提取不透水面指数(IBI)和植被覆盖度(FVC),运用空间转移矩阵分析喀什市地表温度空间分异状况,综合海拔、坡度、人口密度、IBI、FVC和土地利用类型6类影响因子,应用地理探测器对喀什市近20 a间地表热场空间异质性与驱动因子进行探测.结果 表明,空间尺度上,中温区与较高温区连片分布于城市建成区,低温与较低温区呈点状镶嵌于建成区外围,高温与特高温区成片分布于市区北部的裸地处.时间尺度上,伴随区域不断开发,中温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至2018年,中温区面积为161.89 km2,占比达29.45%;由于侵占耕地、扩展城镇与植树造林现象同时存在,低温区增加4.58%,裸地得到有效改善,高温与特高温区面积减少20.41 km2.喀什市地表热环境空间分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LST空间分异的核心因素是IBI,1998、2008和2018年其贡献率分别为87.8%、74.6%、80.8%,同时多因子交互作用明显,1998、2008和2018年IBI与土地利用类型的交互解释力分别达0.912、0.746、0.873.研究结果可为喀什市城市生态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关键词:
地表温度(LST);地理探测器;空间转移矩阵;喀什市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禾苗;阿里木江·卡斯木
作者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禾苗;阿里木江·卡斯木-.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喀什市地表热场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2(02):147-156
A类:
B类:
地理探测器,喀什市,热场,空间分异,科学认识,城市地表,时空格局,驱动因子,城市生态系统,绿洲城市,RS,辐射传输方程法,地表温度,LST,不透水面,IBI,植被覆盖度,FVC,空间转移矩阵,矩阵分析,度空间,异状,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异质性,空间尺度,高温区,连片,城市建成区,点状,镶嵌,区外,特高,成片,裸地,时间尺度,断开,km2,比达,侵占,植树造林,地表热环境,环境空间,多因子,互解,解释力,区域可持续发展
AB值:
0.29254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