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MODIS的新疆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地表温度(LST)作为陆地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研究中的重要地学参量,其时空分异与下垫面属性、地形地貌格局等息息相关.本文基于2000-2020年MOD11C3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空间重心模型及改进的半径法等手段,对新疆地区月、季、年及昼夜等序列时空尺度LST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并借助LUCC、DEM等多源遥感数据进一步探讨各类下垫面、不同地貌单元及部分典型区域的LST垂直递减率、增减温及热(冷)岛效应等地理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新疆年均LST为9.45℃,呈减温和增温趋势的区域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13.3%和86.7%,增温区域占绝大部分,故近20年研究区整体呈升温趋势(0.024℃·a-1),较全国高出约0.01℃·a-1,其中春季增幅最大,冬季次之;夜间LST变化明显强于白天,春、夏两季昼夜温差均大于23.7℃,而冬季最小(约15℃);研究区年际高、低温重心迁移轨迹大多分布于LST变幅较大区域,各月LST空间分布及高低温重心转移轨迹均表现出以7月为中点的年内强对称性规律.②不同下垫面地表冷热环境空间分布差异较显著.其中以荒漠和裸土为主的未利用地年均LST最高(13.42℃)且昼夜温差最大(23.6℃),高寒区冰川年均LST最低(-7℃)且昼夜温差(14.3℃)最小,其他下垫面年均LST在2.6~11℃之间,昼夜温差较小且较一致(平均16.75℃).③东西走向的"三山夹两盆"地貌结构,使新疆LST的纬度地带规律被大幅削弱.研究区各山区(群)LST垂直递减率不尽相同,地处较高纬的阿尔泰山递变(0.63℃/l00m)最明显,山体高大的帕喀昆阿山群递变(0.57℃/100m)次之,天山山脉递变(0.54℃/100m)最小.另外各山区(群)山麓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逆温现象,而山腰处LST垂直递减率线性拟合效果最佳.④本研究所选取的部分典型城市大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热岛效应.其中乌鲁木齐市热岛效应最为强烈,伊宁市其次,哈密市最微弱,而阿克苏市则表现出绿洲城市冷岛效应,但各城市热(冷)岛效应均存在一定环数(8环)范围的冷、热岛足迹.
文献关键词:
MODIS;地表温度;时空分异;下垫面;地形地貌;热(冷)岛效应;新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康紫薇;张正勇;刘琳;王统霞;田浩;陈泓瑾;张雪莹
作者机构:
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石河子832000;绿洲城镇与山盆系统生态兵团重点实验室,石河子832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康紫薇;张正勇;刘琳;王统霞;田浩;陈泓瑾;张雪莹-.基于MODIS的新疆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地理研究,2022(04):997-1017
A类:
l00m
B类:
MODIS,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LST,作用过程,过程研究,地学,参量,时空分异,下垫面,地形地貌,地貌格局,MOD11C3,空间分析,空间重心模型,半径法,新疆地区,时空尺度,LUCC,DEM,多源遥感数据,不同地貌,地貌单元,典型区域,递减率,增减,地理特征,增温,温区,绝大部分,白天,两季,昼夜温差,年际,重心迁移,迁移轨迹,变幅,大区域,高低温,重心转移,中点,同下,冷热,热环境,环境空间,空间分布差异,荒漠,裸土,未利用地,高寒区,冰川,三山,两盆,纬度,高纬,阿尔泰山,递变,山体,阿山,山群,100m,天山山脉,山麓,逆温现象,山腰处,线性拟合,拟合效果,典型城市,热岛效应,乌鲁木齐市,伊宁市,哈密市,微弱,阿克苏市,绿洲城市,城市冷岛,冷岛效应,足迹
AB值:
0.4280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