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语言理解中的预设加工
文献摘要:
预设是指以交际双方的共同背景(共享的知识或信念)为前提的、听话者根据特定语言标记(触发标记)及其限定的对象(计算内容)而推理出的非外显意义.例如,"张明又触发标记发表了论文计算内容"引发了"张明之前发表过论文"的预设推论.理解者依赖触发标记通达交际双方的共同背景,并在计算内容上生成完整的预设;随后,理解者连接生成的预设和共同背景,更新两者之间的关系.触发标记范畴、共同背景与预设的关联度、共同背景类型,以及理解者的参与动机会影响不同阶段的预设加工.未来研究可以从三个角度进一步探讨预设加工的认知基础:(1)采用计算建模的方法,量化交际互动中听话者理解预设的过程(如观点采择);(2)采用脑成像技术,揭示预设加工过程的神经基础;(3)以特殊人群为研究对象,检验和修正预设加工的认知模型.
文献关键词:
语用推理;非外显意义;预设;理性言语行为模型;得体性;触发标记;共同背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琪;蒋晓鸣;周晓林
作者机构: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 200092;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 上海 2016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琪;蒋晓鸣;周晓林-.语言理解中的预设加工)[J].心理科学进展,2022(07):1511-1523
A类:
触发标记,非外显意义,理性言语行为模型
B类:
语言理解,共同背景,听话者,定语,推论,通达,上生,接生,参与动机,认知基础,计算建模,交际互动,观点采择,用脑,脑成像,加工过程,神经基础,特殊人群,检验和修正,认知模型,语用推理,得体性
AB值:
0.2665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