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国非遗保护语境下文化空间的空间化问题反思
文献摘要:
国内非遗保护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文化空间"的"地理/物理空间化"趋势,反映了全球非遗话语体系在跨文化挪移过程中容易出现文化误读.其结果是,文化空间在种种空间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被多方社会角色调用,从而改造为一种新的空间"文化资本",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批判性意义正在于此.因而有必要区别作为一般性概念和作为非遗专有概念的"文化空间",并对当前国内非遗文化空间研究和保护实践中的空间化趋势进行反思.以福建南音文化空间为个案进行研究,可揭示其内部复杂的音声/身体操演空间、仪式/信仰实践空间、社群/跨域传播空间以及文化认同空间等多层次内涵及其历史建构逻辑.立足于人类学"以人为本"和"文化整体性"的立场,从"传统"的时间维度和"地方"的空间维度之不可拆解性来深化对"文化空间"的理解,这是以中国本土遗产智慧对话世界遗产话语的一种新路径.
文献关键词:
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转向;空间化;福建南音
作者姓名:
崔旭
作者机构: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崔旭-.中国非遗保护语境下文化空间的空间化问题反思)[J].东南学术,2022(05):116-124
A类:
B类:
中国非遗保护,文化空间,空间化,问题反思,保护理论,物理空间,挪移,文化误读,空间生产,再生产,社会角色,色调,调用,文化资本,列斐伏尔,要区,一般性,专有,非遗文化,空间研究,保护实践,福建南音,音声,体操,操演,信仰实践,实践空间,社群,跨域,认同空间,历史建构,建构逻辑,人类学,文化整体,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拆解,国本,世界遗产,遗产话语,空间转向
AB值:
0.4608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