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时间概念的个体化之路——兼论现象学视域中的随身屏幕经验
文献摘要:
"时间是什么"的问题一直被历代哲人不断地提出与解答.前现代哲学对时间的态度是将其视为一种与人无关的永恒理念或空间化的绝对存在,其后,时间哲学往现代性过渡的路途伴随着时间的主观、客观之争,待到具有后现代性的现象学时间理论出现,时间概念由"主观—客观"的问题转向"此在—世界"的范式,即对自然时间置而不论,而只关注相对的、去空间化的、由个体内时间意识显现的"元—时间",其映现着意识的绝对河流中私人化的循环体系.时间概念的个体化之路适值通向私媒介盛行的移动智媒时代,屏幕时间恰参与构造了使用者个体时间的私人循环,基于对人机界面感知经验的时间性分析,能够就这种屏幕经验给出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解读:作为随身屏幕用户的"此在"可以是一个屏幕界面化的存在,"在屏幕之中存在"是对生存论语境中的"在世界之中存在"的超越.如是,一种时间现象学或曰个体现象学视域下屏幕经验的先验性阐释得以可能.
文献关键词:
时间现象学;个体现象学;内时间意识;私人循环;屏幕经验;先验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实;孙慰川
作者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实;孙慰川-.时间概念的个体化之路——兼论现象学视域中的随身屏幕经验)[J].广西社会科学,2022(08):98-104
A类:
屏幕经验,移动智媒,私人循环,个体现象学
B类:
时间概念,随身,哲人,解答,前现代,永恒,时间哲学,路途,后现代性,问题转向,自然时间,去空间化,内时间意识,映现,着意,私人化,循环体系,适值,通向,盛行,智媒时代,屏幕时间,个体时间,人机界面,时间性,以是,界面化,生存论,论语,如是,时间现象学,或曰,先验性
AB值:
0.3513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