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男女平等"的中国实践路径——以陕甘宁边区乡村妇女教育为中心的考察
文献摘要: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是在抗战救国状态下的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运动.中共实行男女平等的核心在于消弭传统乡村社会中的性别差异,使广大乡村妇女获得与男性一样的受教育权、发展权,实现男女两性作为社会共同劳动者、生产者的身份构建与社会性别转换.边区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在保护乡村妇女切身利益、满足妇女具体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识字扫盲、废除缠足、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实行婚姻自由等,促进了边区妇女的自由与解放,也使"男女平等"的价值追求逐步内化为边区民众的思想意识与自觉行为,从而为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制定和落实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文献关键词:
"男女平等";陕甘宁边区;乡村妇女;社会教育
作者姓名:
马文珠;栗洪武
作者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西安 712006;青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西宁 81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马文珠;栗洪武-."男女平等"的中国实践路径——以陕甘宁边区乡村妇女教育为中心的考察)[J].教育学报,2022(01):196-208
A类:
B类:
男女平等,中国实践,陕甘宁边区,区乡,乡村妇女,妇女教育,社会教育,抗战,战救,救国,政治动员,思想教育运动,消弭,传统乡村,乡村社会,性别差异,受教育权,发展权,两性,共同劳动,生产者,身份构建,社会性别,性别转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切身利益,识字,扫盲,废除,缠足,卫生知识,婚姻自由,价值追求,边区民众,思想意识,基本国策,社会基础
AB值:
0.38363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