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灾后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症状的共存模式
文献摘要:
为揭示灾后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在症状层面的共存模式,本研究分别在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1年后,对灾区的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基于高斯图形模型和贝叶斯爬山算法构建了二者的共存症状网络.结果发现,在DSM-IV的框架下,PTSD和抑郁的重叠症状以及情绪麻木症状在二者的共存网络中起到了桥接作用;子网络探测结果与DSM-IV划分的症状边界不同,PTSD中的闯入性症状和回避性症状是其区别于抑郁的特异性症状,且多为闯入性症状激发回避性症状;在二者的共存模式中,多为抑郁症状激发PTSD症状.上述结果在汶川和雅安两个样本中均得到了交叉验证,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文献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网络分析;中小学生
作者姓名:
王文超;原昊;伍新春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心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875;深圳市坪山区同心外国语学校, 广东 深圳 51811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文超;原昊;伍新春-.灾后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症状的共存模式)[J].心理学报,2022(12):1503-1516,中插1-中插11
A类:
B类:
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状,共存模式,PTSD,汶川地震,雅安,灾区,爬山算法,症状网络,DSM,IV,麻木,桥接作用,子网络,闯入,发回,交叉验证,推广性
AB值:
0.24832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