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
文献摘要:
善恶问题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话题,在对他人进行知觉时,人们首先关心的信息是什么,是否会对不同类型善恶特质有所权衡?研究基于人格心理学视角,通过4个研究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首先探究了人格的道德概念激活时善恶的差异,并以代表性、好恶度、特质度和重要性为衡量指标分别考察了不同类型善恶特质的核心程度差异.结果发现,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体现在两个方面:(1)善恶人格间的差序,在人格的道德范畴中,存在善人格的优先效应;(2)善恶人格内的差序,"善"的核心由内到外为尽责诚信、仁爱友善与包容大度、利他奉献;"恶"的核心由内到外为凶恶残忍、背信弃义与污蔑陷害、虚假伪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人的善恶观,为善恶领域的探究提供了新思路.
文献关键词:
善恶人格;人格结构;特质差序;特质度;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焦丽颖;许燕;田一;郭震;赵锦哲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心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焦丽颖;许燕;田一;郭震;赵锦哲-.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J].心理学报,2022(07):850-866
A类:
善恶人格,特质差序,特质度,仁爱友善
B类:
行知,知觉,心理学视角,好恶,衡量指标,优先效应,尽责,诚信,大度,利他,凶恶,残忍,背信弃义,污蔑,陷害,伪善,人格结构
AB值:
0.244119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