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非运动测试法对男性大学生心肺耐力的评价有效性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探索和验证非运动测试法评价大学生心肺耐力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验证该方法与运动场地测试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以杭州师范大学32名体力活动活跃的男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填写PA-R问卷,测定晨起7点(HR1)和下午2点时的安静心率(HR2),以随机顺序分配场地测试,每组各16人同时进行20m往返跑(20MST)和库珀12分钟跑(CR12min),间隔3天后交换测试项目.计算PA-R法、HR法、20MST和CR12min的VO2max预测值,并进行均值差、相关性和一致性的分析.结果 相关性方面,非运动测试法与运动场地测试法之间无显著相关;一致性方面,其他方法与20MST的95%一致性界限区间范围的绝对值为 CR12min(11.76)<PA-R(24.69)<HR2(34.87)<HR1(35.19),VO2max 均值差的绝对值为 CR12min(0.54)<HR1(1.63)<PA-R(2.01)<HR2(2.39),均值差的标准差分别为3.00、6.30、8.98和8.90ml/kg/min.结论 非运动测试法与场地测试法评价大学生心肺耐力的结果可相互参考,但不能混用和相互替代;非运动预测法中,HR2法有可能优于PA-R法,但非运动测试法与运动测试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都不高.
文献关键词:
心肺耐力;非运动测试法;运动场地测试;预测最大摄氧量
作者姓名:
冯宇超;曾锦树;徐菁;陈浩;陈佳豪;陈竹鹰;徐飞
作者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冯宇超;曾锦树;徐菁;陈浩;陈佳豪;陈竹鹰;徐飞-.非运动测试法对男性大学生心肺耐力的评价有效性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22(04):325-330
A类:
非运动测试法,运动场地测试,20MST,CR12min,预测最大摄氧量
B类:
心肺耐力,有效性研究,体力活动,填写,PA,HR1,下午,安静,静心,HR2,20m,往返跑,库珀,测试项目,VO2max,均值差,其他方法,限区,90ml,混用,互替,运动预测
AB值:
0.1846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