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2016~2020年上海市PM2.5化学组成特征和来源解析
文献摘要:
2016~2020年在上海市区和郊区的6个点位开展了颗粒物系统性观测研究,分析了 PM2.5的质量浓度以及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元素碳、无机元素等化学组分,并利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对PM2.5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上海PM2.5浓度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年均质量浓度依次为46,43,37,40,39μg/m3,表现为冬高夏低,西高东低的时空分布特征.有机物在PM2.5中占比最高(30%~32%),不同年份和季节间的差异较小.二次无机离子(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的区域性特征明显,其中硝酸盐的占比在5a间升高最多,且在冬季污染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解析得到PM2.5的来源有9类,分别为二次硝酸盐(30.6%)、二次硫酸盐(20.7%)、机动车(12.6%)、工业(8.0%)、生物质燃烧(7.7%)、扬尘(6.5%)、燃煤(5.8%)、海盐(4.8%)和船舶(3.2%).机动车和船舶等移动源、秸秆焚烧和烟花爆竹燃放等生物质燃烧源的贡献浓度在研究期间呈现下降趋势,体现了相关治理措施的管控效果.
文献关键词:
细颗粒物(PM2.5);上海;化学组分;来源解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倩彪;胡鸣;伏晴艳
作者机构: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200235;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江苏 南京210093;上海大学,上海20044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倩彪;胡鸣;伏晴艳-.2016~2020年上海市PM2.5化学组成特征和来源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2(11):5036-5046
A类:
B类:
PM2,化学组成,组成特征,来源解析,郊区,观测研究,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元素碳,无机元素,化学组分,阵因子,因子分解,分解模型,浓度水平,西高东,时空分布特征,不同年份,节间,无机离子,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区域性特征,5a,污染过程,机动车,生物质燃烧,扬尘,燃煤,海盐,移动源,秸秆焚烧,烟花爆竹,燃放,治理措施,细颗粒物
AB值:
0.397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