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伊犁河谷核心区夏季碳质气溶胶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文献摘要:
为研究伊犁河谷PM2.5中碳组分特征及来源,于2021年7月19-29日在其核心区伊宁市及周边3个县(伊宁县、察布查尔县和霍城县)设置6个监测点位采集PM2.5样品.采用热光法测定了样品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深入分析了夏季伊犁河谷核心区PM2.5中OC和EC的浓度特征,并用最小比值法定量估算了二次有机碳(SOC)的浓度.此外,综合使用8种碳组分丰度及正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定量解析出PM2.5中碳质气溶胶的来源.结果表明:夏季采样期间该区域PM2.5、OC、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1.9±2.0)、(5.0±0.6)、(0.6±0.1)μg·m-3,且呈现出伊宁市碳组分浓度高于周边3县的规律.OC、EC浓度显著相关,反映出二者有较高的同源性.整个区域SOC的平均浓度为(2.1±0.9)μg·m-3,在PM2.5中的占比为9.4%,在OC中的占比为40.1%,反映出OC主要来自一次排放,但二次生成也有较大贡献;碳组分浓度相对较低的霍城县和伊宁县SOC/OC反而高于碳组分浓度较高的伊宁市和察布查尔县,说明这两个县二次转化程度较高.源解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伊犁河谷核心区PM2.5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源、道路扬尘和生物质燃烧与燃煤混合源,其贡献率分别为48.8%、34.0%和17.2%.
文献关键词:
伊犁河谷;细颗粒物;有机碳;元素碳;正矩阵因子分解(PMF)
作者姓名:
范兴兴;谷超;徐勃;牛大伟;赵雪艳;王晓丽;李新琪;杨文
作者机构:
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天津300384;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乌鲁木齐830011;山东省淄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淄博255000;瀑河市环境监控中心,漯河462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范兴兴;谷超;徐勃;牛大伟;赵雪艳;王晓丽;李新琪;杨文-.伊犁河谷核心区夏季碳质气溶胶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10):100-110
A类:
B类:
伊犁河谷,核心区,碳质气溶胶,气溶胶污染,污染特征,来源解析,PM2,中碳,碳组分,组分特征,伊宁市,伊宁县,察布查尔,霍城县,监测点位,点位采集,元素碳,EC,浓度特征,比值法,定量估算,二次有机碳,SOC,阵因子,因子分解,分解模型,定量解析,平均浓度,组分浓度,同源性,二次生成,二次转化,机动车尾气,气源,道路扬尘,生物质燃烧,燃煤,细颗粒物,PMF
AB值:
0.28860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