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UD-EGC)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5例UD-EG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其中ESD组67例,手术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近远期疗效及术前、术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及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性别构成比、年龄、肿瘤部位、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肿瘤直径≤2 cm、浸润深度为黏膜层、无脉管癌栓的比率为67.16%、71.64%、100.00%,显著高于手术组(32.84%、41.67%、89.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与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手术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为(1.58±0.47)、(2.47±0.75)、(9.15±2.38)d,显著短于手术组[(3.26±0.82)、(4.29±1.03)、(13.87±3.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穿孔、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肠梗阻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为0、5.97%,明显低于手术组(8.33%、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血清CA-125、CA-724、CEA及G-17、PG-Ⅱ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G-I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和手术组术后3年肿瘤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肿瘤直径≤2 cm、黏膜浸润浅且不伴有脉管癌栓的UD-EGC建议行ESD治疗,不仅可以达到外科手术相同的效果,恢复血清肿瘤标志物、G-17、PG水平异常状态,还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文献关键词: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疗效
作者姓名:
李微;陈晓莉;翁乙花
作者机构: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科 海南 海口 570311
引用格式:
[1]李微;陈晓莉;翁乙花-.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05):491-494
A类:
B类: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近远期疗效,ESD,UD,EGC,海南医学院,手术方案,临床病理特征,血清糖类抗原,CA,癌胚抗原,CEA,胃泌素,胃蛋白酶原,PG,性别构成,构成比,肿瘤部位,幽门螺杆菌,Hp,肿瘤直径,浸润深度,黏膜层,无脉,脉管癌栓,完整切除,治愈性切除率,组手,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穿孔,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围术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肠梗阻,肿瘤复发,淋巴结转移率,膜浸润,外科手术,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状态,术后恢复
AB值:
0.23188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