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上海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孕期暴露与早产的相关性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上海市大气细颗粒物(particle matter≤2.5μm,PM2.5)污染水平及暴露时机对早产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市选取20家二级和三级医院,覆盖11个行政区.按照住院号随机抽取2016年1月1日至6月30日分娩的产妇,排除标准:孕妇年龄<20岁、分娩孕周<28周、新生儿先天畸形、数据不完整或明显错误.最终纳入10370例孕妇,根据分娩孕周将早产组分为轻度早产(32~36+6周)和早期早产(28~31+6周).收集同期每日的PM2.5污染浓度,分别计算孕早期(1~12周)、孕中期(13~27周)、孕晚期(28周以后)和整个孕期的平均暴露量(平均暴露水平=每日暴露量之和÷天数).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所有孕产妇在全孕期的PM2.5平均暴露水平为(53.5±3.6)μg/m3,孕早、中、晚期的PM2.5平均暴露水平分别为(42.2±6.1)、(56.7±11.9)和(59.8±9.4)μg/m3,均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限值(35.0μg/m3).比较孕早期PM2.5暴露水平,28~31+6周早产组最高[(55.1±15.2)μg/m3],足月产组最低[(42.0±5.6)μg/m3](P<0.001).将以下协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孕妇年龄、文化水平、新生儿性别、胎数、产次、早产史、流产史、死产史、分娩方式、妊娠期并发症、同期的环境温度及相对湿度,结果显示,孕妇全孕期平均PM2.5暴露水平每升高10μg/m3,早产风险升高1.027倍(95%CI:1.010~1.041),32~36+6周和28~31+6周早产的风险分别升高1.038倍(95%CI:1.013~1.045)和1.006倍(95%CI:1.001~1.010).孕早期平均PM2.5暴露水平每升高10μg/m3,早产风险升高1.040倍(95%CI:1.019~1.044),32~36+6周和28~31+6周早产的风险分别升高1.046倍(95%CI:1.023~1.058)和1.015倍(95%CI:1.012~1.019)(P值均<0.05).孕中期和孕晚期PM2.5的暴露水平升高与早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孕期PM2.5暴露增加早产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孕早期暴露的风险较高,且对32~36+6周早产的影响最大.
文献关键词:
早产;大气细颗粒物;回顾性队列研究;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何丽芸;朱毅翔;杜莉;陈仁杰;朱丽萍
作者机构:
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 综合办公室,上海 200062;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环境卫生教研室,上海20003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何丽芸;朱毅翔;杜莉;陈仁杰;朱丽萍-.上海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孕期暴露与早产的相关性研究)[J].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22(02):120-125
A类:
B类:
大气细颗粒物,PM2,孕期暴露,particle,matter,污染水平,分层随机抽样,抽样方法,三级医院,照住,随机抽取,排除标准,孕妇年龄,分娩孕周,新生儿,先天畸形,36+6,早期早产,31+6,污染浓度,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暴露量,暴露水平,统计学方法,有孕,孕产妇,全孕期,二级标准,足月产,协变量,文化水平,产次,死产,分娩方式,妊娠期并发症,相对湿度,风险升高,显著相关性,发生风险,回顾性队列研究
AB值:
0.26161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