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穴位电刺激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神经递质水平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治疗组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法建立卒中后抑郁模型,假手术组仅作颈动脉分离,不进行造模.治疗组于造模结束后1 d对百会、内关、大椎与太冲进行电刺激治疗,每次干预15 min,1次/d,连续干预21 d.于造模结束后及干预21 d后对各组大鼠进行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糖水消耗实验与敞箱实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和环磷腺普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水消耗百分比、敞箱实验水平与垂直运动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模型构建成功.经穴位电刺激干预后,模型组、治疗组与假手术组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依次降低,糖水消耗百分比、敞箱实验水平与垂直运动评分依次增高,血清5-HT、BDNF含量依次增高,海马组织BDNF、TrkB与CREB mRNA表达水平依次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可改善卒中后大鼠抑郁样行为、提高神经递质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REB/BDNF/TrkB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文献关键词:
卒中;抑郁;电针;海马;环磷腺谱效应元件结合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蛋白激酶B通路
作者姓名:
马伊笛;孙晓伟;运锋
作者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马伊笛;孙晓伟;运锋-.穴位电刺激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神经递质水平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22(11):44-50
A类:
B类:
穴位电刺激,卒中后抑郁,抑郁大鼠,神经递质水平,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可能机制,SPF,Wistar,假手,Zea,Longa,线栓法,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刺激法,颈动脉,百会,内关,大椎,太冲,冲进,电刺激治疗,神经行为学,行为学评分,糖水,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大鼠血清,羟色胺,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海马组织,酪氨酸蛋白激酶,TrkB,结合蛋白,CREB,分升,垂直运动,经穴,高神,信号通路表达,电针
AB值:
0.2453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