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二次PTA术后穿刺部位选择对内瘘功能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percutaneous translumin angioplasty,PTA)选择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行透析治疗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AVF Ⅱ类狭窄、二次PTA术后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手术后长期避开内瘘流出道动脉端的扩张段血管穿刺)、对照组(手术后2周穿刺内瘘流出道动脉端的扩张段血管).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1、3、6、9个月AVF泵控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扩张段血管内径及血流量有无差异,手术后内瘘生存时长.结果 随访12个月,试验组在手术后6、9个月泵控血流量(t=4.026、4.317,P均<0.001)、肱动脉血流量(t=2.361、3.247,P=0.022、0.002)、扩张段血管内径(t=2.714、2.245,P=0.009、0.031)及血流量(t=3.274、2.625,P=0.002、0.012)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期内2组的中位通畅时间无统计学差异(x2=2.316,P=0.128).结论 对于行PTA术内瘘的患者,选择长期避开扩张段血管的穿刺,有利于内皮细胞的修复,可维持长期良好的内瘘功能,并有可能延长二次PTA术后内瘘寿命,改善其远期通畅率.
文献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内瘘;扩张段血管;血液透析
作者姓名:
王美莲;易柏林;李家莲;潘喆;全丽霞;林芳健
作者机构:
541001桂林,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541001桂林,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B超室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美莲;易柏林;李家莲;潘喆;全丽霞;林芳健-.二次PTA术后穿刺部位选择对内瘘功能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22(04):269-272,304
A类:
translumin,扩张段血管
B类:
PTA,穿刺部位,部位选择,内瘘功能,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angioplasty,不同部位,透析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arteriovenous,fistula,AVF,桂林医学院,手术后,避开,流出道,泵控,血流量,肱动脉,动脉血流,血管内径,统计学差异,x2,内皮细胞,通畅率,血液透析
AB值:
0.19395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