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文献摘要:
目的 评估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内外侧联合开眶术,2种不同入路手术摘除肌锥内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09月至2019年09月收治的68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根据术式分为A、B2组.A组为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共33例,B组为内外侧联合开眶术共35例,评估2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操作空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完整摘、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A组平均住院天数为(5.03±1.63)d,B组为(8.34±2.13)d,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6,P=0.000).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5.62±5.43)min,B组为(109.21±13.72)min,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28,P=0.000).手术操作空间用注水法测量,用所注水的体积表示,A组平均为(5.22±0.21)mL,B组平均为(16.501±1.22)m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62,P=0.000).术中出血量:A组平均为(17.22±1.65)mL,B组平均为(59.29±6.42)m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98,P=0.000).肿瘤完整摘除率:A组为90.9%(30/33),B组为97.14%(34/35);术后视力:A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和不变者占93.9%(31/33),术后视力下降占6.06%(2/33);B组术后视力提高和不变者占85.71%(30/35),术后视力下降或丧失者占14.3%(5/35).结论 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和内外侧联合开眶术在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摘除术中各有优缺点,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是完整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关键,术前应根据影像学资料准确判断肿瘤位置和大小.
文献关键词: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内外侧联合开眶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亚斌;柯红琴;段聪;张利伟
作者机构: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云南省眼科医院/云南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云南昆明 65002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亚斌;柯红琴;段聪;张利伟-.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04):38-43
A类:
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内外侧联合开眶术,丧失者
B类:
外联,视神经,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不同入路,内视,术式,B2,手术时间,手术操作,操作空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注水法,术后视力,视力提高,视力下降,摘除术,正确选择,手术方式,肿瘤位置
AB值:
0.12003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