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经胆囊注射吲哚菁绿在症状性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手术中的疗效评价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经胆囊注射吲哚菁绿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因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发作行LC的9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史及辅助检查等确诊并按照组别进行胆囊切除,根据是否使用吲哚菁绿将其分为荧光组( n=49)和白光组( n=47),其中荧光组术中直接经胆囊注射吲哚菁绿后在荧光模式下行LC,白光组为在白光模式下行常规LC。比较两组识别三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损伤、中转开腹及输血情况、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感染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服从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两组均成功实施手术,荧光组识别三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后谷氨酰转肽酶、术后总胆红素分别为(14.96±1.49) min、(52.14±7.36) min、5(5,10) mL、(1.61±0.61) d、(2.37±0.49) d、31.5(22.0,44.8) U/L、38.0(21.0,91.5) U/L、18.0(11.5,22.8) μmol/L,白光组分别为(29.87±3.37) min、(84.36±13.25) min、10(10,20) mL、(2.70±0.69) d、(3.15±0.42) d、45.0(28.0,64.8) U/L、73.0(32.0,132.0) U/L、23.0(16.1,29.3) μmol/L,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荧光组无术中损伤及中转开腹例数、有2例术后并发症,白光组有2例术中损伤、1例中转开腹例数、5例术后并发症,两组均无输血例数,两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荧光组和白光组术前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荧光组和白光组术后第一次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等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症状性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行LC时,术中经胆囊注射吲哚菁绿显影胆囊及胆管结构简单易行,在安全高效解剖肝外胆管及胆囊床的同时加快手术进度,减少术后创伤,且能避免吲哚菁绿经肝脏代谢的劣势,该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文献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肝硬化;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注射;吲哚菁绿;荧光胆管显影
作者姓名:
符庆胜;周永振;李涛;张旭东;金雷;朱春富;秦锡虎;吴宝强
作者机构:
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院,蚌埠 23303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常州 2130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符庆胜;周永振;李涛;张旭东;金雷;朱春富;秦锡虎;吴宝强-.经胆囊注射吲哚菁绿在症状性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手术中的疗效评价)[J].国际外科学杂志,2022(08):532-538,F3
A类:
B类:
吲哚菁绿,症状性,手术中,疗效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肝硬化患者,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常州,肝胆胰外科,科因,胆囊炎,临床病史,辅助检查,组别,中直,白光模式,组识,三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输血,血情,术后引流,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服从,正态分布,均数,偏态分布,Q1,Q3,Mann,Whitney,Fisher,概率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伤及,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结构简单,简单易行,安全高效,肝外胆管,管及,快手,术后创伤,肝脏代谢,胆囊结石病,荧光胆管显影
AB值:
0.2245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