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文献摘要: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研究柔红霉素致滇南小耳猪急性期心肌损伤的左心室应变特点及心肌病理改变.方法 选取滇南小耳猪6只,常规给予麻醉后连接心电图电极,予柔红霉素进行静脉推注,制成心脏毒性急性期动物模型,并于给药前和给药后3d进行心脏超声数据获取、抽血进行cTnT测定,处死后进行心脏、肝脏的病理检测.超声参数获取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二尖瓣舒张期血流E峰速度、A峰速度及E/A比值、自动计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分层纵向应变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期心肌损伤给药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PWd),M型测量左心室E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后血清cTnT浓度虽然逐步升高,但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较给药前所测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和心肌细胞不同程度出现水肿、充血表现,心内膜出现玻璃样变和粘液样变.给药前后左心室整体和心内膜层的GLS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间层及心外膜层的GLS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剂量蒽环类药物对心肌会产生急性期的心肌损伤,病理结果支持心肌细胞的损伤.同时常规测量心腔大小以及EF不能及时反应出心肌的功能损伤,应用2D-STI技术测量左心室纵向应变以及心内膜层中心应变相较于传统心脏超声数据如EF等能够更敏感地发现应用蒽环类药物后的心脏毒性反应.
文献关键词:
斑点追踪;蒽环类药物;柔红霉素;动物;心肌损伤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闵杰青;田锦润;李霁伟;魏骊铮;王鹏;曹彦洁;何文姬;樊茂;张倩;杨云娟
作者机构:
昆明市儿童医院,云南昆明 650028;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昆明 65002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闵杰青;田锦润;李霁伟;魏骊铮;王鹏;曹彦洁;何文姬;樊茂;张倩;杨云娟-.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02):34-38
A类:
B类: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柔红霉素,急性期,心肌损伤,STI,滇南小耳猪,左心室应变,心肌病,病理改变,心电图,推注,成心,性急,动物模型,3d,心脏超声,数据获取,抽血,cTnT,处死,病理检测,超声参数,参数获取,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Dd,二尖瓣,舒张期,自动计算,整体纵向应变,GLS,室分,应变参数,左室舒张末内径,LVDs,室间隔,IVSd,后壁,PWd,EF,统计学差异,心肌细胞,充血,心内膜,粘液,膜层,中间层,心外膜,大剂量,蒽环类药物,病理结果,功能损伤,2D,变相,心脏毒性反应
AB值:
0.28950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