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造林后表层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为探究造林后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因素,收集并筛选出全球390组造林后表层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文献数据,利用逐步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造林后土壤有机碳指标变化及土壤、气候和土地利用因素对土壤固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森林模型估算中国8个气候区退耕还林情景下表层土壤有机碳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造林后土壤有机碳密度占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比例主要受土壤初始有机碳密度和乔木地上、地下有机碳密度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量主要受土壤质地和土壤初始有机碳密度影响.树种根冠比越大、土壤黏粒与粉粒含量越高、土壤初始有机碳密度越低,越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累积.2)我国不同气候区退耕还林40年后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增加2.68~12.88 Mg C hm-2,土壤有机碳密度占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比例从造林5年后的61.21%~92.87%降至造林40年后的25.67%~61.09%,暖湿气候条件比冷干气候条件的下降速率更大,表明冷干气候区土壤固碳速率与植被固碳速率相关性更高.
文献关键词:
造林;森林有机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地利用变化
作者姓名:
王艺杰;于丽君;张稳;孙文娟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引用格式:
[1]王艺杰;于丽君;张稳;孙文娟-.造林后表层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2(02):103-111
A类:
森林有机碳密度
B类:
造林,表层土壤有机碳,文献数据,逐步线性回归,随机森林模型,后土,指标变化,退耕还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密度比,乔木,变化量,土壤质地,树种,根冠比,黏粒,粉粒,土壤有机碳累积,不同气候区,Mg,hm,暖湿,湿气,气候条件,干气,降速,土壤固碳速率,率相关性,土地利用变化
AB值:
0.1663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