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三峡水库消落带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
文献摘要:
团聚体稳定性是维持土壤生产力与土壤健康的关键因素,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对消落带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三峡水库土质消落带3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玉米地、水田、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测定0~10、10~25 cm 土层团聚体粒径分布与团聚体稳定性,并测定全土及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含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团聚体有机胶结物、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与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消落带中,土地利用方式在不同土壤深度对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不同;(2)0~10cm 土层中,农田撂荒后显著提升了土壤大团聚体比重与团聚体稳定性;撂荒草地的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含量显著高于农田;>0.25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氮对全土有机碳、氮含量的相对贡献率显著提升;(3)10~25 cm 土层中,农田撂荒后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氮含量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4)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土壤有机碳(路径系数为0.76)与全磷(0.58)对团聚体的稳定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pH(-0.42)对团聚体的稳定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全钾(0.23)与全氮(0.15)通过促进土壤有机碳的形成而间接促进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容重(-0.11)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而间接削弱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结构稳定性评价及生态恢复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关键词:
消落带;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土壤团聚体氮
作者姓名:
朱凯;马茂华;李文娟;冉义国;冉娇娇;吴胜军;黄平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40071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引用格式:
[1]朱凯;马茂华;李文娟;冉义国;冉娇娇;吴胜军;黄平-.三峡水库消落带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2(07):1503-1513
A类:
生态恢复规划,土壤团聚体氮
B类:
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氮分布,土壤健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恢复与重建,土质,玉米地,水田,撂荒,荒草,草地,湿筛法,土层,粒径分布,各粒,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胶结物,基本理化性质,水稳性团聚体,不同土壤,土壤深度,碳氮含量,10cm,大团聚体,相对贡献率,后土,土壤有机碳,路径系数,全磷,正面影响,全钾,全氮,土壤容重,土壤结构,结构稳定性,稳定性评价
AB值:
0.1927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