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青藏高原东北部甘加盆地古梯田地层与年代初探
文献摘要:
梯田是人类几千年来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象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甘加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省夏河县,盆地内的丘陵、山麓地带分布大面积的层状梯形景观,疑似弃耕的古代梯田.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基于卫星遥感资料,通过GIS手段分析发现古梯田面积为42.2 km2(约63000亩),主要分布在盆地内央曲河及其支流两侧海拔2936~3326m间的山坡上.通过对3个古梯田剖面样品的磁化率、总有机碳/氮(TOC、TN)含量、孢粉、粒度等环境代用指标分析,同时对比具有准确年代控制的自然剖面磁化率与粒度.研究结果显示:梯田开垦于晚全新世(距今3000 a)古土壤,梯田剖面顶部25~35 cm不同于自然剖面而呈均一化的指标证实了耕作层的存在(距今约1000 a以下层位);但耕作层之上TOC、TN含量的增多,以及梯田剖面与自然剖面整体一致的指标变化趋势说明了梯田被短期利用后长期废弃;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推断夏河古梯田是在北宋"弓箭手屯田"制度(1074-1125年)下开垦的;气候重建资料显示该时段温度较高、降水增加,整体有益于农业生产.本文提供了过去人类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典型案例.
文献关键词:
甘加盆地;夏河古梯田;环境代用指标;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历史时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陈彬;吴铎;陈雪梅;袁子杰;陈发虎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生态与人类适应团队,北京10010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73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陈彬;吴铎;陈雪梅;袁子杰;陈发虎-.青藏高原东北部甘加盆地古梯田地层与年代初探)[J].地理学报,2022(01):66-78
A类:
甘加盆地,3326m,夏河古梯田,弓箭手
B类:
青藏高原东北部,梯田地,几千年,千年来,夏河县,丘陵,山麓,层状,梯形,弃耕,实地考察,卫星遥感资料,田面,km2,曲河,支流,山坡,磁化率,总有机碳,TOC,TN,孢粉,环境代用指标,指标分析,同时对比,年代控制,开垦,晚全新世,距今,古土壤,均一化,耕作层,层位,指标变化,历史文献,北宋,屯田,降水增加,有益于,社会适应,适应气候变化,人类活动
AB值:
0.31833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