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西北缘韧性变形特征及构造意义
文献摘要: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记录了中国东部中生代克拉通减薄或燕山运动体制下的重要变质变形过程.为了进一步探究其变形样式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笔者对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西北缘发育的韧性剪切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微观构造解析和石英EBSD组构分析.清晰地识别出两期韧性剪切变形事件,早期表现为右行韧性剪切变形,兼具水平走滑分量,石英和长石分别以GBM、BLG为主要显微变形机制,石英EBSD组构指示柱面滑移为主导滑移系,变形温度约为550~650℃;晚期为左行伸展剪切变形,石英颗粒以SGR为主要变形机制,EBSD组构以菱面滑移为主导滑移系,变形温度约为400~500℃,同时可识别出两期变形叠加的特点.强变形长英质糜棱岩的锆石U--Pb年代学测试显示其结晶年龄为(157.4±1.6)Ma,代表区域晚侏罗世构造热事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将两期韧性剪切变形时代限定于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分别与燕山运动多板块汇聚体制下伊泽那崎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和后撤有关.
文献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EBSD;变形期次;变形温度;医巫闾山
作者姓名:
曲姝玥;梁琛岳;郑常青;李伟民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自然资源部 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曲姝玥;梁琛岳;郑常青;李伟民-.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西北缘韧性变形特征及构造意义)[J].世界地质,2022(03):522-535,544
A类:
B类: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西北缘,韧性变形,变形特征,构造意义,中国东部,中生代,代克,克拉通,减薄,燕山运动,变形过程,形样,样式,地球动力学背景,韧性剪切带,带进,外地,地质调查,微观构造,构造解析,EBSD,组构,两期,剪切变形,形事,右行,走滑,长石,GBM,BLG,微变形,变形机制,柱面,滑移系,变形温度,左行,伸展,石英颗粒,SGR,强变形,糜棱岩,锆石,Pb,年代学,Ma,构造热事件,变形时代,定于,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欧亚,板块俯冲,后撤,变形期次
AB值:
0.410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