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长江上游流域土壤容重的空间分异特征
文献摘要:
为了探明长江上游流域土壤容重空间分布特征,并为水文循环的模拟与预测提供基本参数和依据,通过收集和整理2000—2022年公开发表论文的数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等,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长江上游流域土壤容重的整体分布规律、垂直分布特征(0~15 cm、15~30 cm、30~60 cm、60~100 cm和100~120 cm)、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不同土壤类型下土壤容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流域的土壤容重分布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容重与海拔高程呈负相关,其中四川盆地的土壤容重最高,而青藏高原和四川西北部的土壤容重较低.在0~120 cm范围内,土壤容重的变异性与土层深度呈负相关,而土壤容重与土层深度表现为显著的幂函数关系(R2=0.94).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土壤容重差异较大,初育土的平均容重最高(1.49 g/cm3),而高山土的平均容重最低(1.16 g/cm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旱地(1.38 g/cm3)的平均容重最高,依次是灌木林(1.27 g/cm3)、有林地(1.26 g/cm3)和中覆盖度草地(1.25 g/cm3).
文献关键词:
长江上游流域;土壤容重;土壤类型;土地利用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孙志伟;梁越;喻金桃
作者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0074;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7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志伟;梁越;喻金桃-.长江上游流域土壤容重的空间分异特征)[J].河南科学,2022(12):1927-1933
A类:
初育土
B类:
长江上游流域,土壤容重,空间分异特征,空间分布特征,水文循环,模拟与预测,基本参数,发表论文,普查数据,经典统计学,统计学方法,垂直分布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壤,土壤类型,下土,西向东,拔高,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川西北,西北部,变异性,土层深度,幂函数关系,cm3,高山,旱地,灌木林,有林地,覆盖度,草地
AB值:
0.24253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