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鄱阳湖流域水文连通性的影响因素和环境效应
文献摘要: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流域下垫面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流域的水文连通性,进而导致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采用自动地球科学分析系统(SAGA),引入考虑景观单元地形和土地覆盖等多因素的地形湿度指数和网络指数方法,分析了鄱阳湖流域水文连通性的空间格局,揭示了坡度变化、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等对水文连通性的影响与贡献,并以此探讨水文连通与水土流失、洪涝等方面的关联性.研究发现,鄱阳湖流域的水文连通性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总体上,鄱阳湖流域可分为近湖区的强水文连通区、河流水系周边的中等水文连通区和上游山区的弱水文连通区.进一步空间分析得出,坡度低缓的低洼区通常NI值较高,而起伏变化大的地区NI值较低,表明了地形因子对水文连通性具有重要影响.就鄱阳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而言,灌木林和森林的水文连通性最弱,湿地、水体和耕地的较好,黄壤和黄棕壤的水文连通性最差,冲积土、水域和水稻土的较好.这是因为在地形的主导作用下,流域下垫面的土壤人渗能力、蓄水和产流特点等共同影响了水文连通性的空间差异性.研究虽然侧重于从宏观角度上识别鄱阳湖流域的水文连通及其影响因素,但最终可为流域土壤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和自然灾害应对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文献关键词:
水文连通性;湿度指数;网络指数;土地利用;土壤类型;鄱阳湖流域
作者姓名:
曾冰茹;李云良;谭志强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引用格式:
[1]曾冰茹;李云良;谭志强-.鄱阳湖流域水文连通性的影响因素和环境效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2(12):2718-2728
A类:
B类:
鄱阳湖流域,流域水文,水文连通性,环境效应,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垫面,变化很大,生态环境问题,地球科学,科学分析,SAGA,土地覆盖,地形湿度指数,网络指数,空间格局,土壤类型,水土流失,洪涝,北高南,湖区,河流水,游山,弱水,空间分析,低缓,低洼,NI,地形因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灌木林,最弱,黄壤,黄棕壤,冲积土,水域,水稻土,蓄水,产流,空间差异性,宏观角度,土壤保护,土地利用规划,灾害应对,决策依据
AB值:
0.22443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