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甘草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分子对接探讨甘草在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分析甘草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并获得相应的作用靶点.筛选疾病数据库中BCC相关基因.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的蛋白质互相作用可视化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利用R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软件对关键靶点与关键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 显示甘草中81种有效活性成分的预测靶点共199个,其中189个靶点基因与BCC相关.甘草中主要发挥治疗BCC作用的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和甘草查尔酮甲.MAPK1,MAPK3,STAT3,CCND1,AKT1,JUN等蛋白是甘草治疗BCC的主要作用靶点.GO富集分析发现甘草可参与细胞对氧化应激、化学应激等反应的生物学过程.靶点主要为膜结构组成部分,有核受体活性配体的激活,转录分子结合,药物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富集显示甘草作用靶点主要参与癌症相关信号通路和免疫调节信号通路,如化学致癌-受体通路,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甘草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分子对接显示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 甘草的多种有效活性成分可能调控多靶点基因,调控化学致癌物受体激活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同时发挥免疫调节功能,影响细胞炎性反应和Th17细胞分化,从而发挥治疗BCC的作用.
文献关键词:
甘草;基底细胞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免疫调节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良;杜蕾
作者机构:
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武汉430000;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武汉43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良;杜蕾-.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甘草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01):6-14
A类:
B类:
网络药理学,甘草,皮肤基底细胞癌,利用网络,分子对接,BCC,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作用靶点,Cytoscape,软件构建,交集靶点,可视化网络,拓扑学,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关键靶点,关键活性成分,靶点基因,分包,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查尔酮,MAPK1,MAPK3,STAT3,CCND1,AKT1,JUN,生物学过程,膜结构,结构组成,核受体,分子结,免疫调节,辅助性,Th17,细胞分化,主要活性成分,结合活性,多靶点,化学致癌物,肿瘤细胞,细胞的增殖,增殖迁移,调节功能,炎性反应
AB值:
0.30803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