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早期诊治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脑室外引流手术患者114例,根据其有无穿刺道出血分为出血组(28例)及未出血组(8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组患者年龄、脑卒中史、术前抗血小板药物、术前抗凝药物穿刺次数高于未出血组,同期颅脑手术率低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抗血小板药物(OR=7.205,95%CI:2.243~23.144)、穿刺次数(OR=2.473,95%CI:1.315~4.650)是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同期颅脑手术(OR=0.163,95%CI:0.038~0.702)是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术前抗血小板药物和穿刺次数是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期颅脑手术是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临床中应注意积极预防、早期干预。
文献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穿刺道出血;危险因素;回顾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沈军;许文庆;付彬;郑相虎;张静
作者机构:
236000 阜阳市肿瘤医院神经外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沈军;许文庆;付彬;郑相虎;张静-.脑室外引流后穿刺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22(03):155-160
A类:
B类:
脑室外引流,穿刺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早期诊治,阜阳市,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分,患者年龄,脑卒中史,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穿刺次数,颅脑手术,手术率,独立保护,保护因素,积极预防,早期干预,回顾性研究
AB值:
0.13485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