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咔咯锰(Ⅴ)氧配合物与苯乙烯的氧原子转移反应机理
文献摘要: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咔咯锰(Ⅴ)氧配合物(MnVO corrole)与苯乙烯氧原子转移(oxygen atom transfer,OAT)反应途径和吸电子取代基的影响.计算结果发现氧原子进攻苯乙烯中双键的β碳原子形成过渡态,结合内禀反应坐标法(intrinsic reaction coordinate method,IRC)和最小能量交叉点(minimum-energy crossing point,MECP)计算,给出该反应发生直接氧转移的机理.咔咯大环中位连的吸电子五氟苯基可通过改变锰原子的亲电性,加大取代基与氧原子的静电排斥作用,增加MnVO corrole的氧化性.反应能垒随五氟苯基数目的 增加而降低,且三重态的反应能垒明显低于单重态.体系可从单重态反应物开始,在MECP处易发生自旋翻转并形成三重态,然后以能量更低的三重态过渡态反应路径进行氧转移反应直至生成产物.
文献关键词:
咔咯;锰氧配合物;苯乙烯;取代基效应;氧原子转移反应;最小能量交叉点
作者姓名:
曾琪;徐艳;陈华彬;许旋;徐志广;刘海洋
作者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广州 510006;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州 51064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曾琪;徐艳;陈华彬;许旋;徐志广;刘海洋-.咔咯锰(Ⅴ)氧配合物与苯乙烯的氧原子转移反应机理)[J].无机化学学报,2022(01):39-45
A类:
氧原子转移反应,MnVO,corrole,内禀反应坐标,最小能量交叉点,MECP,锰氧配合物
B类:
咔咯,苯乙烯,反应机理,密度泛函理论,B3LYP,oxygen,atom,transfer,OAT,反应途径,进攻,双键,碳原子,过渡态,坐标法,intrinsic,reaction,coordinate,method,IRC,minimum,energy,crossing,point,环中,五氟苯基,亲电性,电排,氧化性,能垒,基数,三重态,单重,反应物,自旋,反应路径,取代基效应
AB值:
0.317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