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40例临床特征及诊疗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不良事件情况,寻找发生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隐球菌性性脑膜脑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住院患者基本资料,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药物治疗方案、不良事件等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结果 4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性脑膜脑炎患者平均年龄为(40.54±15.42)岁,住院天数为(32.67±12.22)d,颅内压升高30例(75.0%),脑脊液隐球菌抗原阳性37例(92.5%),脑脊液培养阳性31例(77.5%),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阳性34例(85.0%),诱导期治疗方案选择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最多的是贫血22例(55.0%),其次是低钾17例(42.5%);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钾指标出现明显异常时间主要在药物使用的第2周,肌酐、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指标出现明显异常时间主要药物使用的第1周.两性霉素B累计使用剂量>500 mg、治疗前HGB<110 g/L是导致患者治疗疗程<14 d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6).结论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性脑膜脑炎患者在使用两性霉素B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发生不良事件有所不同,影响药物使用天数的因素主要是药物累计使用剂量、治疗前HGB水平.
文献关键词:
两性霉素B;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霍琴;刘敏;杨红红;刘倩;吴玉珊;李明俊;石峰;何坤
作者机构: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重庆 40003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霍琴;刘敏;杨红红;刘倩;吴玉珊;李明俊;石峰;何坤-.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40例临床特征及诊疗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04):278-282
A类: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
B类:
两性霉素,艾滋病,诊疗分析,临床特点,不良事件,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诊治,我院,住院患者,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测,平均年龄,住院天数,颅内压升高,原阳,脑脊液培养,墨汁,涂片,诱导期,方案选择,胞嘧啶,治疗过程,贫血,低钾,hemoglobin,HGB,血钾,标出,常时,药物使用,肌酐,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酶指标,主要药物,使用剂量,治疗疗程,不同时间点
AB值:
0.21315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