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分析
文献摘要:
分析在1例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患者被新型隐球菌侵入血流引起播散性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患者,男性,30岁,于2016年3月因"脾大、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多次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最高39℃,相继伴背痛、左下肢脓肿和右髋关节痛.CT和MRI显示患者肺部病变及多处骨质破坏,期间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2017年4月19日对脓液直接革兰染色、墨汁染色,使用API 32C、Vitek 2 Compact、rDNA ITS和IG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分离自患者脓液、血液中的菌株进行鉴定,检测患者血清中隐球菌抗原,使用ATB FUN-GUS 3 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在新鲜脓液标本墨汁染色后菌株呈现厚厚的荚膜,从脓液及血液中分离出的菌株经API 32C、Vitek 2 Compact,rDNA ITS和IGS序列分析均鉴定该菌为新型隐球菌,血清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该菌对5-氟胞嘧咤、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4 mg/L、<0.5 mg/L、4 mg/L、≤0.25 mg/L和0.125 mg/L.给予"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抗感染治疗2个月脓肿缩小,6个月患者康复.隐球菌感染起病隐匿且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经血流播散造成血流感染会累及包括皮肤、骨骼等全身多个脏器.临床应尽早采血培养监测,去除原发病灶以切断感染途径并进行有效抗隐球菌治疗.
文献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播散性隐球菌病;肝硬化脾切除术后;血流感染;鉴定;基因序列;真菌药敏试验
作者姓名:
单琨;左惠芬;郑翠影;张泽坤;赵连春;黄印启;王鹏;赵振军;张丽杰
作者机构: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以岭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9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5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单琨;左惠芬;郑翠影;张泽坤;赵连春;黄印启;王鹏;赵振军;张丽杰-.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22(11):1043-1046
A类:
播散性隐球菌病,肝硬化脾切除术后
B类:
术后患者,新型隐球菌,治疗措施,实验室检测,脾大,脾功能亢进,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背痛,左下,脓肿,髋关节,关节痛,肺部病变,多处,骨质破坏,抗生素治疗,脓液,革兰染色,墨汁,API,32C,Vitek,Compact,rDNA,ITS,IGS,序列分析,中隐,ATB,FUN,GUS,抗真菌药,真菌药敏试验,厚厚的,荚膜,清新,原阳,两性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最小抑菌浓度,抗感染治疗,染起,起病,隐匿,不典型,经血,流播,血流感染,脏器,采血,血培养,原发病,切断,感染途径,基因序列
AB值:
0.31012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