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影像IVW工作站对头颈CT血管造影后处理的初步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究影像赛诺威盛(IVW)后处理工作站高级血管分析软件对头颈CT血管造影(CTA)后处理效果.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85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并行头颈CTA检查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CTA检查影像所得原始数据重建0.625 mm层厚、层间距薄层图像.采用影像IVW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测量并记录头颈CTA客观指标(主动脉弓、右侧颈总动脉、虹吸部、右侧大脑中动脉CT值)、IVW工作站后处理时间及结果.由两位影像医师采用4分法分别对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自动处理效果进行主观评估.结果:在85例患者的CTA中主动脉弓、右侧颈总动脉、虹吸部及右侧大脑中动脉CT值分别为(628.88±98.10)HU、(607.38±117.68)HU、(593.58±112.61)HU和(456.82±86.75)HU,后处理自动分析时间平均(63.64±25.50)s.85例患者中,左右椎动脉及颈内动脉4支血管,VR、MIP图像1/4、2/4、3/4和4/4提取结果分别为2例(占2.35%)、6例(占7.06%)、23例(占27.06%)和54例(占63.53%),CPR图像上能自动标记1支、2支、3支和4支血管的结果分别为1例(占1.18%)、7例(占8.24%)、26例(占30.59%)和51例(占60.00%).两位医师对VR、MIP和CPR图像主观评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53、0.776和0.778,均能满足诊断需求.结论:IVW工作站能快速对头颈CTA图像进行后处理,生成满足临床诊断的VR、MIP及MPR图像,明显缩短诊断医师后处理时间,减轻其工作负担.
文献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头颈部;血管造影术;图像处理
作者姓名:
高京生;杜华阳;郑福玲;顾卫彬;刘男;穆宇;马敏;王彦玲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 北京 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北京 100730;赛诺威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17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高京生;杜华阳;郑福玲;顾卫彬;刘男;穆宇;马敏;王彦玲-.影像IVW工作站对头颈CT血管造影后处理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2(10):5-8
A类:
威盛
B类:
IVW,工作站,对头,影后,赛诺,诺威,CTA,处理效果,头颈部血管疾病,行头,原始数据,数据重建,层间距,薄层,客观指标,主动脉弓,颈总动脉,虹吸,大脑中动脉,处理时间,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自动处理,主观评估,HU,自动分析,分析时间,时间平均,椎动脉,颈内动脉,自动标记,Kappa,工作负担,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AB值:
0.30336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