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CK18-M30和内毒素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促进作用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18-M30片段(CK18-M30)、内毒素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转化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的促进作用.方法 2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C组):普通饮食;NAFLD组:高脂饮食喂养8周;NASH组:高脂饮食喂养12周.生化仪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光度法测定血清内毒素(ET);ELISA检测血清IL-18、CK18-M30,RT-PCR分析粪便肠道菌群;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及末端回肠组织病理.结果 NAFLD及NASH组相比NC组,小肠黏膜结构由轻到重受到破坏.NAFLD组及NASH组大鼠血清ET、CK18-M30、肝脂肪变性程度及NAFLD活动度积分(NAS)、大肠杆菌属计数显著高于NC组,而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计数显著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SH组大鼠血清ET、CK18-M30、肝脂肪变性程度及NAS显著高于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SH组大鼠血清ALT、AST、IL-18显著高于NC组及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FLD组与N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ET与大肠杆菌属、IL-18、ALT、AST、NAS均呈正相关(P<0.05),与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呈负相关(P<0.05).CK18-M30与ALT、AST、IL-18、NAS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NAFLD大鼠早期存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肠道屏障的损伤可能是内毒素升高的始动因素,肠源性内毒素又可引发肝内炎症反应,导致NASH发生.CK18-M30可作为NASH预测的重要因素.
文献关键词:
肠道菌群;内毒素;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角蛋白18-M30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耿妍;史海涛;耿燕
作者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科,陕西,西安710000;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陕西,西安710000;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71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耿妍;史海涛;耿燕-.CK18-M30和内毒素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促进作用)[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2(01):14-18
A类:
B类:
CK18,M30,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细胞角蛋白,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C,高脂饮食,喂养,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光度法,血清内毒素,ET,粪便,肠道菌群,苏木,木精,伊红,HE,回肠,小肠黏膜,膜结构,受到破坏,大鼠血清,肝脂肪变性,变性程度,活动度,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肠道屏障,肝内
AB值:
0.17509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