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术前抗凝治疗对肺癌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与手术安全性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抗凝治疗对肺癌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与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中高风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凝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n=45,给予常规术后抗凝治疗)和抗凝组(n=45,在常规术后抗凝基础上于术前接受抗凝治疗).术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与术后胸腔引流量),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入院时)、术后3 d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股静脉血流速度与血流量的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出院前静脉血栓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本组术前,且抗凝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APTT、PT、TT均短于本组术前,FIB、D-D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但抗凝组患者APTT、PT、TT均长于常规组患者,FIB、D-D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血流量均低于本组术前,但抗凝组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抗凝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抗凝治疗能够改善肺癌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患者静脉血液循环,从而发挥更好的术后静脉血栓防治效果,且不增加手术出血风险,术前抗凝治疗安全可行.
文献关键词:
肺癌;腹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抗凝;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安全性
作者姓名:
廖勇胜;赵志宏;左志刚;黎林;程志刚
作者机构:
鄂州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湖北 鄂州 436000;鄂州市中心医院介入科,湖北 鄂州 436000
引用格式:
[1]廖勇胜;赵志宏;左志刚;黎林;程志刚-.术前抗凝治疗对肺癌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与手术安全性的影响)[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2(08):950-954,974
A类:
腹腔镜下肺癌根治术
B类:
术前抗凝治疗,肺癌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安全性,鄂州市,中心医院,胸腔镜下,高风险患者,术后抗凝治疗,和抗凝,临床指标,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入院时,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FIB,二聚体,股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患者出院,出院前,术中出血量,流量比,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血栓发生率,肺癌患者,血液循环,防治效果,手术出血,出血风险,治疗安全
AB值:
0.1832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