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药的心脏效-毒双向作用机制探析与用药警戒思考
文献摘要:
目的 针对具有心脏治疗作用又可能引发心脏损伤的"效-毒双向作用"中药进行机制探析并提出用药警戒思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1年11月30日.系统挖掘具有心脏效-毒双向作用的药物,结合文献学、生物信息技术手段,分析其效-毒双向作用成分、机制及"效-毒"转化因素.结果 山豆根、吴茱萸、麦冬、两面针、香加皮等10味中药具有心脏效-毒双向作用,其作用成分类型包括生物碱类、强心苷类、皂苷类等,作用机制主要与AKT/AMPK/mTOR通路及心肌Ca2+-Na+-K+通道有关.效-毒转化与机体原患心脏疾病、体质差异,用药剂量、用法、配伍,以及药物效-毒成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结论 心脏效-毒双向作用中药的用药需要多重措施警戒,防止该类中药由效转毒,特别要加强原患心脏疾病患者的用药监护.
文献关键词:
吴茱萸;麦冬;两面针;香加皮;心脏;效-毒双向作用;机制探析;药物警戒
作者姓名:
殷玉玲;张晓朦;张冰;林志健;韩宇
作者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2488;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研究中心,北京 10248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殷玉玲;张晓朦;张冰;林志健;韩宇-.中药的心脏效-毒双向作用机制探析与用药警戒思考)[J].中国药物警戒,2022(05):486-492
A类:
B类:
双向作用,作用机制探析,有心,治疗作用,心脏损伤,万方数据,检索时间,建库,起至,系统挖掘,文献学,生物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手段,山豆根,吴茱萸,麦冬,两面针,香加皮,药具,分类型,生物碱类,强心苷,皂苷类,AKT,AMPK,mTOR,Ca2+,Na+,K+,心脏疾病,体质差异,用药剂量,配伍,用药监护,药物警戒
AB值:
0.3985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