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对口供补强规则运用逻辑的再思考——以防范虚假补强风险为切入点
文献摘要:
我国司法解释确立的口供补强规则是证明力规则,而非证据能力规则,旨在解决供述的真实性而非自愿性.其存在两种进路:一是公开性补强,补强证据既能补强口供的证明力,又能独立证明某个案件事实;二是隐蔽性补强,通过对供述"个体知识"的发现来补强口供以证明案件事实.口供补强规则存在极大的虚假补强风险,必须从自身逻辑构建与补强适用异化两个维度加以区分.前者的实质是证明犯罪事实已经发生的罪体补强,后者的实质是通过知密信息的解密推断供述的可靠性.要想在庭审实质化的背景下准确运用口供补强规则,必须严格防范被告人的虚假供述、补强信息源的污染以及补强规则把握不严等适用风险.应该说,这种结合虚假供述形成原理和对补强强度影响因素的考察方法,对补强规则的构建有所裨益.
文献关键词:
有罪供述;虚假供述;虚假补强;口供补强规则;庭审实质化
作者姓名:
李育林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法学院,成都 610207
引用格式:
[1]李育林-.对口供补强规则运用逻辑的再思考——以防范虚假补强风险为切入点)[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22(03):129-141
A类:
虚假补强,虚假供述
B类:
对口,口供补强规则,规则运用,再思考,强风,司法解释,证明力规则,证据能力,自愿性,公开性,某个,案件事实,隐蔽性,个体知识,逻辑构建,犯罪事实,密信,解密,庭审实质化,被告人,强信息,信息源,不严,应该说,形成原理,强强,强度影响因素,裨益,有罪供述
AB值:
0.24249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